人生管理(一)获取信息
2024年3月25日
知识管理&精力管理
人生也需要管理
人生管理(一)获取信息

知识的形成从来不是线性的,更不是单一的。

当信息放到我们面前时,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纠结,把它放到某个文件夹中,或者给打上某个标签,而是将它原子化,这里其实需要参考[[卡片笔记写作法]]的方法,把信息先变成卡片(原子化),让原子和原子之前形成联系,形成网络。慢慢有了积累,知识会从信息网络中自己生长出来。

对我来说,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的具体的工作流中就会有不同的方法,这部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详细说明

但是获取信息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那就是

有着清晰的目标,并且敢于放弃目标外的信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获取什么信息,于是不停的收集再收集,变成了搬运者,慢慢远离了思考。

知道需要放弃什么,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勇气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放弃什么信息呢

正如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的人生需要关注哪些领域,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例如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关注的领域都列出来,然后逐一思考,这些领域是不是对于我的目标有帮助,并评估其优先级。要注意的是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某些领域可能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当度过了这个阶段,这些领域就需要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后进行归档,但并不是删除,因为你不知道在你今后的人生中是否有一天需要重新开启它,并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生活中主动思考

除了睡觉,只要我们醒着就会和身边周围的人或物产生交互。比如玩手机,刷视频,与人交谈,解决问题,运动,做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思,产生共鸣的文章段落等等,立刻记录下来。不必在意记录的文字是否优美、整洁,关键在于快速,没有阻碍。

记录的方式甚至可以不是文字的形式。它可以是一个视频链接,你觉得这个视频看完你对其中一句话很有感触,可以把视频链接记录下来方便之后再次总结

除了物,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不可避免的我们会与任何人产生交流,在建立我们人脉网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记录我们与人的交流内容,以及交流后的思考。至于如何建立人脉,推荐 [[《给予者》]]这本书,人脉这件事我会单独开一个章节详细聊聊

“主动”才是关键,这适用于所有值得付出精力的事情。 主动意味着对于人或物主动询问,主动思考。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被大量信息裹挟着,以至于我们丧失了主动寻找信息的能力。因此,“主动 ”还意味着主动进行筛选和过滤,从巨量的推送信息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在书本中挖掘智慧

当我们知道自己需要关注的领域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从这个领域的书本中寻找一些前人的智慧。

这里试着总结一些自己关于选书和读书的原则

  • 经典的要比热门的好,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不要总想着书作者所有的观点都能和你产生共鸣,一两个观点可以改变你的认知或者行为模式就已经很值得了

  • 书中的引用部分是推荐书目的线索

  • 同一时间可以同时读很多书,相互印证

  • 读新领域的第一本书时,有趣大于经典

  • 为了压缩信息,提炼知识,需要多次有重点的阅读

为什么使用“挖掘”这个词,尽管一本书已经是作者知识的总结,但那是别人的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他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可能会来未来的某一天指导未来的自己进行快速的决策,因此我们需要为未来的自己考虑,如何让“它们”快速的被使用,这一部分会再后面详细的描述

在分享中窥见未来

对于新鲜的东西,学习博主分享的文章和视频可能更好

博主更偏向于创始人,工程师,设计师,学者,哲学家这几类,因为他们更多的在创造最前沿或者思考最前沿的东西,能从他们的分享中窥见具体真实的情境和过程是什么样的。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在浏览这些人的内容时,尽量不要看第三方对于这些人的叙述,而是看他自己写的文章、推特或者接受的访谈,确保拿到的是第一手信息,而不是演绎过的。

关注这些人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Twitter / Blog / Linkedin / Medium / Substack / Podcast 。

继续阅读
所有文章
©LeoLiusu 2024